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 上半年信用卡、汽车等消费贷款增加7100多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23-07-27 21:15:03

见习记者陈嘉玲 北京报道

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等情况做了相关介绍和解读。

金融监管总局将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立业之本,持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尤其是切实服务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同时截至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两项指标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已超25%。


(相关资料图)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抓好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

据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积极发展服务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

针对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举措、下一步将如何更好推动促消费工作等问题,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金融监管总局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金融环境,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支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意见、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持续加强对促消费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对新市民等消费群体的金融服务,对于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金融需求,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

二是引导银行加大消费服务行业信贷投放。围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保险保障服务,促进消费市场环境修复优化。截至2023年6月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5%、10.8%、16.9%、7.7%,有力支持相关领域消费恢复发展。

三是积极支持重点领域消费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消费和重点领域消费金融支持。推动线上线下(300959)消费融合,针对不同类别客群推出特色化产品和服务,有效对接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

四是引导金融机构立足职责定位优化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机构深耕消费金融细分市场,开发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零售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加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规范信用卡业务,防范化解消费金融相关风险。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旅行社责任险、旅客意外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汽车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多样化、个性化保险产品,为支持消费恢复发展提供保险保障。引导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传统消费业务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当前消费恢复的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大宗商品消费偏弱、消费能力不足等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优化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大宗商品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除了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外,金融监管总局在切实服务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举措:

其一,切实做好对重点领域投资的融资保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将金融资源重点投向能源、交通、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多增1.0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多增1800多亿元。

其二,强化对创新驱动和区域协调的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持续加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贷款余额不断增加。更好服务科技创新,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强化产业链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

其三,加强以精准金融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外贸等领域,特别是经营前景良好、受疫情影响经营尚未完全恢复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市场主体走访和服务对接力度,推动完善配套体制机制,促进纾困解难、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抓好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发展

2023年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小微企业、“三农”、低收入群体等重点领域服务效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三是提升金融帮扶质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具体来看,信贷投放方面,一是信贷供给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两项指标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已超25%。二是产品服务不断优化。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等问题,鼓励银行开发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产品。截至2023年6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7.93%、30.64%、24.45%。三是保险保障作用逐步发挥。今年1—6月,出口信保公司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出口857亿美元,同比增长41.6%。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日常工作中,中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的同时,也有不少金融机构反映“获客难”,希望能与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微企业建立有效的对接渠道。为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及时响应金融机构诉求,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该活动目前已正式启动,持续到今年年底,覆盖各类银行机构和出口信保公司。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这次活动,全面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企业满意度。鼓励银行机构运用企业科技研发、专利创新、知识产权等信息,拓展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强化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鼓励结合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特点,提出针对性服务方案,开发标准化金融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鼓励运用进出口订单、应收账款、纳税信用等信息,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关键词: